阿里山高山茶产地
嘉义县阿里山茶区分布在阿里山山脉周围,在海拔1000~2300公尺之间,包含了阿里山、梅山、番路、竹崎等乡,总茶区面积高达2200公顷左右,其中梅山乡以1200公顷居冠。

据说优良的茶区位于北回归线上下50公里内,阿里山茶区相当符合此条件,气候凉爽,早晚云雾弥漫,日照短,降低了茶叶苦涩成分,提高芽叶的甘甜香味。高山上日夜温差大,叶肉肥厚,果胶质含量高,茶芽柔嫩,又以高山泉水灌溉,使得阿里山茶叶甘醇香甜的口感。
阿里山高山茶特色
阿里山高山茶为台湾高山茶始祖,优越的气候与地理条件造就出质量良好的茶叶,受到许多观光客喜爱,茶叶的包装以蜿蜒于连绵山脉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车为图象,深刻印烙在消费者记忆中,辨识度相当高,让此区茶叶发展更加蓬勃,在国际舞台发扬光大。
茶区孕育出高山茶特有的香气,拥有淡雅的桂花香以及高山冷泉味,冲泡后的茶汤为金黄色,滋味甘醇清新,经久耐泡,为茶中上品。
著名的茶品包括:阿里山珠露茶、梅山茶、瑞里龙珠茶、瑞峰茶、龙眼林茶等茶,又以阿里山珠露茶最负盛名,曾列入「台湾十大名茶」之一,产于嘉义县竹崎乡的石桌茶区,外观呈半球状,叶面翠绿油亮,绿蜜色的茶汤滋味浓郁,受到品茗者相当大的喜爱。
阿里山高山茶制作工序
以人工采摘一心二叶的茶叶,制作半发酵的半球型高山茶,制作工序繁复。采摘后进行萎凋,可分为室内萎凋与日光萎凋,室内萎凋静置于室内,搭配搅拌促使茶菁进行发酵作用,日光萎凋利用太阳热能加速茶菁水分的散发,目的在于将茶菁的水分降低,引发茶叶进行发酵。
接着杀青,可分为炒青与蒸青,台湾多用炒青,其目的在于以高温的炒制将茶叶中「酶」的活性降低,发挥香气。
揉捻为第三步骤,将杀青完成的茶叶加以揉压,破坏叶肉组织改变茶叶外型,使之紧结,高山茶藉由反复的布包揉,可将茶叶形成半球型,可减少体积方便运送。
紧接着干燥是经过揉捻与解块,利用高温破坏残留叶中的酵素,固定茶叶质量,此为粗制茶。最后是烘焙,将粗制茶进行焙火,使茶味更加香醇。
通过我们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【台湾乌龙茶(五)阿里山高山茶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台湾茶叶网 - 台湾茶|台湾十大名茶|台湾茶叶网将不断更新,丰富大家对台湾茶叶的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