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日月潭红茶,属全发酵茶,由大叶种制成的红茶。产自于中国台湾,是亚洲地区著名的红茶精品之一。水色艳红清澈,香气醇和甘润,滋味浓厚。在制茶过程中,经过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而成。工厂所制成的红茶可分为条型红茶、切菁红茶及粹型红茶三大类。台湾利用岛屿中天然山丘种植茶叶,选用优质嫩茶叶经过加工精制而成,茶叶枝叶结实、茶汤红润,品饮甘甜回味、口感醇厚,是台湾地区历史悠久的红茶特产。
台湾省的红茶早在清末就问世了。据史料记载,台湾省的红茶之所以产生,是因为日本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绿茶产业,将台湾省的茶叶发展定位为红茶,以防止日后成为茶叶的竞争对手。并专门从印度引进大叶茶树栽培。
台湾于日据时期开始生产红茶,一开始试种在桃园地区,但成效不好。
1920年代引进印度阿萨姆红茶,分别在埔里、水里、鱼池等地区试种,结果发现日月潭地区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种生长。试种的成效非常优秀,所制成的红茶在各地茶会皆得到相当高的评价,埔里、水里、鱼池等地区种植红茶的风气从此逐渐发展开来。
1925年,自印度阿萨姆省引进大叶种阿萨姆(assam)茶来台种植,用阿萨姆大叶种制成的红茶,水色艳红清澈,香气醇和甘润,滋味浓厚,便从南投地区所产红茶可媲美大叶种,阿萨姆原产地印度及斯里兰卡的红茶,制成的日月潭红茶颇具地方风情和红茶特色。
1940年代末,是台湾红茶最兴盛的时期,当时全台红茶外销出口量曾高达七千馀公吨,红茶当时是南投鱼池、埔里地区最兴盛的产业,但后来又逐渐没落。1977年南投县政府正式将埔里、水里、鱼池等地区的红茶整合以“日月潭红茶”命名对外行销。由于近年来世界性红茶生产过剩,加上国人饮茶风气改变,日月潭红茶种植已逐渐减少,但日月潭红茶在茶市场仍有相当多的爱好者,仍是台湾相当知名的茶品。
1966年,种植达1815公顷。
1978年,由当时的南投县县长刘裕猷先生命名为“日月潭红茶”。
通过我们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【日月潭红茶的来源及发展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台湾茶叶网 - 台湾茶|台湾十大名茶|台湾茶叶网将不断更新,丰富大家对台湾茶叶的认识。